【咳血】
- 【癥狀名稱】咳血
- 【癥狀別名】
亡血
咯血
嗽血
- 【癥狀分科】
內科
- 【癥狀部位】胸腹
- 【癥狀概述】
咳血,是指肺、肺系(氣管)出血,經咳嗽而出,故多痰血相兼,或痰中帶有血絲。若痰少而血多,或大量出血,則稱咯血。
咳血之稱來自《內經》。《丹溪心法》稱“咯血”。《證治要訣》又稱“嗽血”。其后,也有將咳血、嗽血、咯血細加分辨者,但無更大臨床意義。應分辨者,卻是歷代醫學文獻中,有將咳血稱作吐血的,如《金匱·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》篇:“煩咳者,必吐血”;《傷寒論》中則籠統地稱為“亡血”。因此后世有嘔血、咳血不分,統稱為吐血。盡管血皆從口而出,但病位不同,名稱、概念上皆須嚴格區分。
- 【癥候】
外感咳血:突然咳痰帶血,惡寒發熱,咽癢,頭暈頭痛,胸痛;或鼻燥、口干,舌苔薄黃,脈象浮數;或舌苔薄白,脈象浮緊。
肺熱壅盛咳血:咳痰色黃帶血,咯血量多,血色鮮紅,口干而渴,咽干痛,多伴有發熱,胸脅引痛,急躁易怒,便秘溲赤,舌質紅、苔黃,脈弦滑數。
瘀阻肺絡咳血:咳痰帶血或吐血沫,心悸,咳逆倚息不得臥,胸悶刺痛,口唇青紫,面色晦滯,目眶黧黑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弦澀或弦遲結代。
脾肺氣虛咳血:咳血久延不愈,血量較少,血色暗淡,咳嗽痰白,面色白,畏冷,神倦肢乏,心悸氣短,聲細懶言,納少無味,大便溏,舌淡苔薄白,脈沉細或芤。
陰虛火旺咳血:干咳少痰或痰粘難以排出,咯血鮮紅,血多痰少,反復咯血不已。午后顴紅,低熱心煩,手足心熱,咽干欲飲,盜汗乏力,或有遺精多夢,或有陰股間熱,腰脊痛,舌質紅,少苔或無苔,脈細數,兩尺脈無力。
- 【相關專題】